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革命风云之385旅往事

发布日期:2025-07-10 15:44 点击次数:160

八路军成立初期下辖三个师、六个旅:

115师

343旅旅长:陈光

344旅旅长:徐海东

120师

358旅旅长:卢冬生(未到任),张宗逊

359旅旅长:陈伯钧

129师

385旅旅长:王宏坤,陈锡联

386旅旅长:陈赓

在这六个旅中,385旅是比较特殊的一个旅,它前后分“老385旅”和“新385旅”两支队伍,旅长也不同。

第一任旅长王宏坤是原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的堂弟,1933年便在红四方面军做到过军长的位置(下辖四个军)。

创建伊始的385旅下辖769团和770团两个团,769团团长即陈锡联,770团团长是大家不太熟悉的张才千(开国中将)。

抗战爆发后不久,根据总部安排,385旅旅部和770团留在了陕甘宁根据地,成立了“留守兵团”。

769团则随129师大部队一起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

该团的亮相之战,就是大名鼎鼎的“奇袭阳明堡机场”,这一年时任团长的陈锡联只有22岁。

抗战期间,八路军的队伍增长非常快。

129师方面一合计,便以769团为主力,编入刚刚成立的独立团和游击支队,成立了新的385旅,全旅共8000余人。

陈锡联由团长升任旅长。

政治委员是从兄弟部队386旅772团政委调任过来的谢富治,副旅长是原游击支队的支队长汪乃贵。

接替陈锡联任769团团长的先是一营营长孔庆德,之后是王近山(原772团副团长)。

抗战中后期,新385旅大部并入了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即后来的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

1947年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时,一共带了1纵、2纵、3纵、6纵等四个纵队,共12万大军。

任务艰巨,千难万险,带上的这四个纵队自然是中野精华,司令员分别为杨勇,陈锡联,陈再道和王近山。

1949年初全军整编的时候,二野一共只有三个兵团,五个兵团正职。

原385旅的两位老搭档陈锡联和谢富治都是“正兵团级”,前者是第三兵团司令,后者是兵团政委。

第四兵团的司令和政委由陈赓一肩挑。

第五兵团司令是杨勇,政委是苏振华(建国后曾任海军政委、上海市委书记)。

作为原先的纵队司令或政委能被直接提拔为兵团正职的极少,而陈谢二人都做到了。

这当中还有个小故事,1949年初定二野下辖三个兵团的司令员人选时,小平同志曾专门找王近山谈话:

“论打仗呢,你比杨勇强,但其他方面你都不如他,所以他当司令,你当副司令。

建国初期,二野大军平定西南。

第三兵团司令员陈锡联出任重庆市委第一书记兼市长。

第三兵团政委谢富治则先是担任川东区委书记,后调云南省委第一书记。

第四兵团司令兼政委陈赓任云南省政府主席兼云南省军区司令。

第五兵团司令杨勇任贵州省政府主席兼贵州省军区司令。

第五兵团政委苏振华任贵州省委书记。

地方工作和军队工作有很大的不同,就后来的发展看,很多军事主官在短暂接掌地方职务后,又回到自己熟悉的军队领域。

比如陈锡联,1950年即离开重庆调任解放军炮兵司令,从五十年代末开始长期担任沈阳军区司令员,1969年打珍宝岛战役的时候,主要指挥者便是他。

面对苏联这样一个强大的对手,陈锡联非常清楚问题的复杂性,筹划战斗时他反复强调:“要立足于小打,规模尽量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再比如陈赓和杨勇,他们很快就去了朝鲜战场。

与军事主官相比,建国后政治主官们的舞台更宽广一些,返回军队系统的比较少。

像谢富治,在云南前后担任了七年省委第一书记,1959年上调入京出任公安部部长,并深度卷入了之后的一系列历史事件。

李德生陪同小平同志视察东北,1978年9月

前文我们曾详细梳理过建国后将帅们的发展情况,熟悉人物履历的朋友不难发现,385旅的同志们表现非常出色。

准确的说,是最出色的一个旅。

385旅诞生了一名常委(李德生)和两名局委(陈锡联、谢富治),都是风云人物。

其中李德生同志在八年抗战期间历任385旅769团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参加过夜袭阳明堡机场等多场重要战斗。

抗战结束前,升任769团最后一任团长。

七十年代初,李德生担任总政治部主任一职,1971年开始兼任北京军区司令员。

因在京城漩涡中立场坚定,他于1973年和老领导、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互调。

风云变幻的历史时刻,李德生是小平同志的坚定支持者。

1974年,二次复出的小平同志逐步恢复主持工作,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便利用一次来京开会的机会,专门探望了老领导。

1978年9月,小平同志访问朝鲜,出席朝鲜国庆三十周年庆祝活动。

这次出访本身意义不大,意义重大的是出访归途时小平同志在东北的视察讲话。

在与东三省和沈阳军区主要领导同志的谈话中,他一改京城中谨慎的作风——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予以肯定支持。

当时两面旗帜下各自聚集了支持者,已经形成针锋相对之势,而京城的宣传口是由对方领导的,小平同志只能采用“地方迂回战术”。

如果我们把目光拉到一个更大的视角,不难发现,这次东北之行的谈话与十四年后的南方谈话在大气氛、做法和影响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蓄力→发力,做重大决定前首先凝聚共识。

如何凝聚共识呢,从人事上支持自己的地区入手——沈阳军区司令员李德生、辽宁省委书记任仲夷和吉林省委书记王恩茂等都是“实践派”的坚定拥护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