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美军事专家北约若与中俄冲突将被去军事化

发布日期:2025-10-27 04:26 点击次数:60

说到北约,很多人脑海里蹦出来的就是“世界头号军团”,毕竟美国带头,英国、法国一众高手助阵,航母、战机、核潜艇这些家伙事儿一摞,看着确实像是打遍全球没对手。

但最近,美国有位叫施莱佛的军事专家,突然给大家浇了盆冷水。他说,假如北约真跟中国、俄罗斯杠上,常规大战一打起来,没准用不了十年,北约的军事家底就得被掏空。

这话一出,网友们瞬间炸锅,毕竟美国军费年年全球第一,怎么可能这么不扛造?

其实施莱佛不是胡说八道,他是拿着数据和实际情况细细盘算过的。比如军力比拼、后勤补给、工业产能这些环节,他都一一拎出来算过账。

更狠的是,他还直接给出了“开战一个月北约导弹全打光,大型战舰损失几十艘,战机损失几百架”的具体预测。你说这不是吓人吗?

北约的主力是美国的十一艘核动力航母,平时在全球各大洋上巡航,甲板上停满F-35,看着威风八面。

英国、法国也凑了几艘驱逐舰和核潜艇,表面上全球海域都在他们掌控之下。

但施莱佛提醒,这种威风在和平时期好使,真遇上高强度冲突,短板一下就暴露了。

比如俄罗斯的“亚森”级核潜艇,水下能悄无声息地贴近目标,连美国最先进的核潜艇都自叹不如,北约的反潜系统很难抓住它的行踪。

中国海军更是让人刮目相看,国防部的报告说,中国舰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三艘航母之外,还在造能搭载一堆无人机的两栖攻击舰,

西方媒体干脆给它起了个“无人机航母”的绰号。

这种装备不仅能快速布置空中侦察和打击网络,比传统航母更省钱更灵活。

但最关键的问题不是现在这些装备谁多谁少,而是谁能一直造下去。施莱佛说,这才是决定最终胜负的工业能力。

二战时美国靠工业奇迹,军舰弹药像下饺子一样造,最后硬生生把对手堆死。但现在时代变了,中国成了世界工厂,造船速度把美国甩出好几条街。

美国海军自己的报告都承认,中国造舰能力是美国的两百倍,真要是打持久战,北约的战舰和战机越打越少,补给根本跟不上。

中国这边,驱逐舰几周就能下水,弹药生产线连轴转,这种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空军这个环节也是一样的道理。北约的主力是F-22和F-35,尤其F-22隐身性能高,机动性强,但美国手里总共不到两百架,维护起来又贵,平时都舍不得多飞。

F-35问题更多,发动机故障、软件出错,欧洲很多国家订了好几年还没拿到货。相比之下,俄罗斯的苏-57已经在乌克兰战场上实战过,可靠性没话说。

中国的歼-20数量也在飞速增加,美国自己都承认,中国在新一代战机研发上已经追上甚至部分超过美国。

让北约更头疼的是防空和电子战。俄罗斯的S-400能同时拦截三十六个目标,射程达到四百公里,乌克兰战场上已经多次击落北约援助的导弹。

中国的红旗-9也在南海、东海演练中表现不俗,精准拦截高速目标。

电子战方面,中俄都有专门的飞机和地面设备,能干扰北约战机的雷达和通讯系统,让这些高科技装备瞬间变成“瞎子”。

施莱佛说,真打起来,北约的空中优势撑不了一周,战机损失会远超原本的预期。至于陆军和导弹部队,差距更明显。

俄罗斯陆军这几年在乌克兰打得久了,坦克火炮的耐用性都经过了实战检验,数量更是吓人,坦克就有上万辆。

中国陆军的火箭炮射程五百公里,精度跟导弹差不多,还有一堆无人作战车辆,上战场能大大减少人员伤亡。

北约这边,欧洲不少国家的陆军装备还停留在上世纪,德国的坦克数量还不到三百辆,很多士兵连实弹射击都很少有机会训练。

更麻烦的是,北约成员国各有算盘,真要联合起来干一仗,谁出钱谁出兵都吵得不可开交,团结效率低得可怜。

导弹储备也是北约的大软肋。美国一年造的巡航导弹不到五百枚,中国的生产速度是几倍于美国,俄罗斯库存也比北约多很多。

而且北约军费高得离谱,采购腐败问题严重,一艘驱逐舰造价比中国同类高出三成,钱花了不少,战斗力却不见增长。说到底,中俄其实压根没打算跟北约硬碰硬。

中国外交部多次说了,中俄关系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跟北约那套阵营对抗完全不是一回事。

普京也公开讲过,俄罗斯没想去攻击北约国家,西方媒体炒作“俄罗斯威胁”,不过是为了多要军费、扩张军事基地找借口。

所以施莱佛的预测,说是预言,不如说是给北约提个醒。现在这个时代,单拼装备早就不是决定胜负的唯一标准,工业能力、后勤补给、内部团结这些因素才是根本。

所谓大国博弈,从来不是靠打一场仗就能分出胜负。毕竟全球化已深入到方方面面,各国利益早就绑在一起了,和平交流才是最靠谱的选择。

真要是把中俄逼到死角,不用十年,北约自己就得为傲慢买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