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毕业的高材生, 却跑去给各地领导干部算命, 还挽救了命理界!
发布日期:2025-10-06 17:59 点击次数:180
文 |地缘历史档案
声明:拙见在此,抛砖引玉。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您赐教!
“你要是命不好,能怪谁?可你要是明知道不好,还不改,就只能怪自己了。”
谁能想到,说出这句话的人,竟然是个留过洋、读过北大,最后却选择街头摆摊算命的人。
更想不到的是,他给人看面相、批八字,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救一个即将被打入“封建迷信”泥潭的文化门类。
他不穿道袍,不装神弄鬼,却比哪位“大师”都更有分量。他是民国时最特别的“命理先生”,袁树珊。
他出生在清朝,活跃在民国,去世前却成了一代命理学的守护者。他不仅为蒋介石、郭岐这样的大人物算过命,还敢正面杠上国民政府的一纸禁令,用一本书拯救了整个行业。
他是命理师,更是学者。他是算命人,更是思想家。可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又凭什么让那么多政要相信他一句话?这事儿,得从头说起。
袁树珊不是普通人。他生在1881年,江苏扬州袁巷一个老医卜世家。父亲袁开阆是个出了名的“卜医双全”,不光给人治病,还能掐指一算,说得头头是道。
小袁树珊从小耳濡目染,对命理特别上心。但他没走父亲的老路,一开始想的是靠读书出仕。他考了科举,一次没中。转头去北京大学读书,还去日本学了社会学。
那个时候,谁家孩子能走到这一步,十里八村都得放炮庆祝。可他却在一众人不解的目光中,放弃了仕途,回家摆摊。不是为了钱,是为了理想。
他写过一副对联,挂在自家诊室门口:“十亩栽桑,十亩种田;半日诊病,半日读书。”他白天种地,晚上看书。有病人来了就接诊,来了求卜的也不拒绝。
他说:“医易同源”,看病和算命其实是一回事,都是帮人趋吉避凶。他不是那种装神弄鬼的人。他写书,讲课,写文章。他想让命理脱离巫术的形象,变成一门真正有学术价值的文化。
可好景不长,1928年,国民政府下了一道命令,要取缔全国的星相医卜行业。原因是“破除迷信”。这道命令一出,整个行业炸锅了。
摆摊的先生们收摊了,开课的老师也关门了。命理界一片哀嚎。有人举家南逃,有人转行卖菜。可袁树珊不服。他不跑,也不躲。他拿出笔,写下了改变行业命运的一本书:《中西相人探原》。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相术书”,从头到尾没有一句玄乎的词。全是引经据典、讲证据、讲逻辑。他把中国传统的面相理论,和西方的骨相学、生理解剖学结合起来,一条条论证。
甚至参考了西医的《生理解剖新书》,把五官骨骼的结构图都放了进去。他说:“命理不是迷信,是文化,是科学。”
这本书一出,轰动了学界。当时的行政院长谭延闿看了这本书,点头称赞。最终,取缔令没有落到实处。命理行业,得以喘息。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写书救业”,这是一次知识分子用学术对抗政策的真实案例。从那之后,袁树珊在命理界的地位彻底稳了。
但他并没有因此“膨胀”。相反,他越来越低调,越来越沉稳。他继续写书,继续批命,继续思考。他从不给人“算命发财”,只讲“命中有因果,心中有担当”。他说:“命可以改,只要你够努力。”
很多政要找他批命,不是为了求平安,而是想听听自己下一步该怎么走。1925年,蒋介石找他批命。他看了一眼八字,说:“你是大贵之命。但要记住,胜不离川,败不离湾。”
这话,蒋听进去了。后来抗战时期,他把陪都设在重庆(川),坚持到底。1949年败退台湾(湾),终老一生。这句“胜不离川,败不离湾”,成了袁树珊命理生涯最有分量的一次预言。
还有一次,是江苏的民政厅长缪斌来找他。算完命,他只留下了一句:“你命中会受累于吴。”
当时没人明白。
几年后,缪斌投靠汪伪政权。战后他求吴稚晖去向蒋求情,结果反而引起蒋的怀疑,被判处枪决。这时候,人们才明白“受累于吴”这四个字的分量。
还有一次,是1938年,南京陷落,国军官郭岐不信命理,被朋友拉去找袁树珊。他看完郭岐的命,说:“你四十岁会升师长,但会有一场沙漠之难,命悬一线。”郭岐笑了,说:“哪来的沙漠?”
结果到了1945年,郭岐果然升任45师少将师长。驻地是新疆精河县,正是沙漠地带。一次作战被围,渴得昏死过去,差点没命。最后靠交换俘虏活了下来。
晚年他去了台湾,逢人便说:“命理,不可不信。”袁树珊不是靠这些预言“出名”的。他真正的厉害,是他对命理的理解。
他不认为命理是“玄学”,他认为是“人性学”。他写过《心命歌》,说:“心为命之源。”意思是,人心正,命也会跟着正。
他提出“星家十要”:学问、常变、敦品、警励……意思是,搞命理的人,首先得是个正直的人。他还说过一句话:“真正的命理师,要有悲悯之心。”
他不收高价钱,不请香火,也不搞什么“开光送符”。他更像是个心理医生,用命理知识帮人看清自己。
他不光看命,还办学。他在家乡创办了“卧雪小学”“伏羲小学”,一开始免费提供文具。后来因为实在没钱了,才收点学费。他总觉得自己“比不上武训”。
他崇敬武训,也尊伏羲。他曾打算修建伏羲庙,希望中国的孩子从小就知道命理是文化,不是迷信。
他写的书,不是为了出名,而是为了传承。民国时期,能看得懂他书的人不多,但现在,再回头去看,很多人才发现:原来命理这么讲究。
直到今天,他的《命理探原》《命谱》《中西相人探原》都还在被研究。他被称为“民国三大命理学家”之一,和韦千里、徐乐吾并列。
但他不让儿子学命理。他说:“你学医去,别碰这一行。”他知道,这一行太难清白。他自己能清白,不保证后代也能。
他批评过很多“大师”。说他们“只会装神弄鬼,不会读书写字”。他说:“真有本事的命理师,不会天天上电视。”
他说得对,现在这个年代,网上到处是“大师”。动不动就开坛作法,收徒收钱。可真正有学问的,反而没人听。袁树珊说:“知识,要用来帮人,不是用来吓人。”
他一直希望命理学可以真正走入课堂,被当成一门文化来研究,而不是被关在庙里,被人当成“封建糟粕”。
他也清楚,命理不能神化,也不能全盘否定。它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一部分,不能被简单贴上“迷信”的标签。
他说:“命理的本质,就是趋吉避凶,是一种生活智慧。”他活到老,写到老。直到去世前,还在修改自己的《命谱》。他知道,命理这条路,还要很多人继续走下去。
他不是神,也不想当神。他只想把这门“老东西”救下来,留给后人。这就是袁树珊,一个北大毕业生,一个算命先生,一个文化守望者。


新直辖市定了谁?南京成都为何陪跑,这四城优势太明显


多特蒙德首轮主场力争反弹,柏林联合近6次做客交锋都被击败!


令人作呕!70岁老农扛30斤米救灾,某寺庙却将大米当垃圾


如何下载最新的政治考核表?——通过全国征兵网,官方渠道确保表


播音赚钱平台哪个好?播音赚钱平台大比拼!


出大事了!德国台海军售触红线,专家:中德关系恐倒退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