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中国攻击-2无人机亮相中泰联训引发热议

发布日期:2025-10-11 00:55 点击次数:112

记得那天在网上看到中泰空军鹰击-2025联合训练落幕的照片时,脑子里一下就浮现出两队小学生体育课后合照的场景,大家笑得都挺灿烂。可这次可不是简单的“朋友聚会”,机群里中国的攻击-2改进型无人机亮相,瞬间掀起不少讨论。别看无人机名字冷冰冰,背后其实藏着一堆故事和技术巧思。

攻击-2改进型说起来就是中国自用版的翼龙-2,堪称我们的“国货之光”。和美国家喻户晓的MQ-9无人机对标,参数一摆出来,的确叫人有点小骄傲——十一步的身板、二十米大展翅,站起身来就快有我家楼梯那高(4.1米),整机最重能装到4200公斤,发动机拉得动整机爬到9000米高空,这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起飞时发动机能爆发600千瓦动力。它能飞370公里每小时,整整能在空中停留20小时,跑个8000公里都没啥问题。听着就像个能熬夜的铁人飞机,又耐飞又耐用。

让我最在意的是它的“翅膀尖尖”,也就是专家们常说的翼梢小翼。在我还不懂事的时候,只觉得飞机翅膀多点花样挺酷的,其实这些小翼可是有大用。它们让飞机飞得又稳又远,就像游泳时候蹬水带来的额外动力,把气流拢住,不让它轻易跑散。换个生活例子,就是我们踢毽子时在毽子边上加几个剪纸装饰,踢起来能多飞好几圈,还不容易掉。同理,运输机、客机拼命给自己装这些小翼,不是为了好而是省油又能飞得远。但这小东西也不是万能药——会让飞机变重、少带点东西,还会小小地影响飞行稳定性,就像穿上大衣,暖和但行动没那么自如。

其实过去攻击-2无人机压根没装这些小翼,原因很直接,中国空军已经有长跑冠军无侦-7,不太在意这款机子的续航能力,能多带点东西才更实用。时代变了,任务也多了,尤其海洋方向需要盯得紧,攻击-2也得有点耐力,最新版本就连这些小翼都给安排上了。和出口型翼龙-2、民用型以及维和版对比,中国空军此前是真的按需分配,现在海上航程和留空时间成了新门槛,攻2也“脱胎换骨”。

再说说中泰联合训练这事儿,其实这里头不只是简单技术展示,更像是“学以致用”。泰国和中国位置挨得近,什么海上权益、经济区安全之类的任务,咱也帮衬着尽点力。无人机有种天生灵活劲,不像有人飞机那样敏感、动静大,这一回合就能让双方更沉着地适应真实任务需求。就像同学们第一次去外地研学,提前熟悉环境、演练应急,再遇到真场面不至于手忙脚乱。

对泰国来说,翼龙-2这类“大号无人机”简直是雪中送炭。他们要是遇到威胁,既有老式军事冲突,又有新型非传统问题,还要守着海洋权益、经济区、运输线之类。要是只靠“猛将”飞行员天天出动F-16、JAS-39,既烧钱又太冒险,谁不心疼。换上无人机,一下就能省心不少。比如说去年泰柬边境有摩擦,发生在山林边境,泰方调F-16飞那种地方,等于拿大炮打蚊子又担风险。如果有耐飞无人机,挂着光电吊舱、雷达嗡嗡搜寻,战区情况一目了然,再用远程火箭炮一对一打击,效率高得多。

顺道一提,泰国“远火之箭”,就是DT-1G远程火箭炮,咱中国引进技术,射程夸张到180公里。要是这些火箭跟无人机联通,把天上看见的目标直接发信号下去,没几分钟就能打到点子上,这就是现代化的“眼到手到”。所以中国空军把攻击-2改进型带去联合训练,既是练兵,也是给装备打个广告,泰国看得舒服,东南亚其他国家也能更放心。说不定以后无人机市场会有新变局,这场训练就像铺路石,让彼此合作更有底气。

一场联合训练,最后定格在大合照里,但故事并没有停下来。每一架飞机背后,不只是参数和零件,更是琢磨和对未来的憧憬。等再过几年,等咱们有机会再看到新的合影,说不定东南亚的蓝天里已经多了好多中国造无人机,那场面,和今天的小合影一定更不一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