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美议员:这回特朗普满意了,中国首次明确表示,要在该领域“领先”

发布日期:2025-11-23 08:06 点击次数:150

美国那边,顶尖的科研人才正在收拾东西,离开他们奋斗多年的实验室。他们的目的地,是中国。

这股风潮,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它背后,是一场席卷美国科研界的风暴。

风暴的中心,是特朗普政府对科研经费的大幅削减计划。

国家科学基金会的预算直接砍掉一半多,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经费,也被拦腰斩断。

这些冷冰冰的数字,对科研人员来说,就是一张张解雇通知单。

各大研究机构为了活下去,只能裁员。前前后后,大约1.2万名科研人员,就这么丢了饭碗。

搞科研最怕的就是半道上断了粮。一个项目,可能熬了好几年,眼看就要出成果了,结果告诉你,钱没了。

之前投进去的时间、心血,一夜之间都可能打了水漂。更要命的是,一个顶尖的科研团队,人心散了,再想聚起来,那可就难了。

这阵削减科研预算的妖风,又是从哪儿刮起来的呢?源头得追溯到那场创下历史纪录的政府停摆。

当时,美国联邦政府的大门,一关就是整整36天。

老百姓的正常生活被搅得一团糟,恐慌和愤怒的情绪到处都是。可民主党和共和党还在国会里吵得不可开交,互相指责,谁也不想先低头。

这场停摆,最先倒霉的就是那些最需要帮助的底层民众。

对贫困家庭的食品援助,史无前例地停了。对他们来说,这不是少买件新衣服的事,而是下一顿饭有没有着落的要命问题。

政府停摆,也让很多公职人员的日子变得很难熬。

机场的安检员,一线的执法人员,甚至不少军队里的人,都在没有薪水的情况下硬撑着上班。

他们干着维护社会安宁、保家卫国的工作,却拿不到养家糊口的钱,这事儿放谁身上,心里都得发毛。

整个美国社会,都弥漫着一股不安定的气氛。

而另一边,中国正在敞开大门,迎接这些从美国出走的科学家。

以前,世界各地的顶尖人才都削尖了脑袋想挤进美国的实验室。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中国推出的K字签证计划,给这些海外科研精英来华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但这只是个敲门砖。真正吸引人的,是中国在科研上实打实的投入。

这些年,中国的各类研发支出一直在快速增长,简直是井喷式的。

科学家到了这里,不用担心项目做到一半经费突然断了,也不用发愁实验室里缺这少那。这种能安安稳稳搞研究的踏实感,正是当时美国给不了的。

后来,中方在十五五会议上提出的规划,更是给全球人才吃了一颗定心丸。

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发展的重点更多地放在科技创新上,在经济生产中更多地应用新技术。

更关键的是,中国还定下了一个目标:要在多个核心科技领域的基础研究上,不仅要站稳脚跟,还要力争抢占制高点。

这种清晰、坚定,而且说到做到的长远规划,让国内外的科研人员都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奔头。

所以说,人才往哪儿流,其实是个很简单的道理。

一边是政坛内斗,不管不顾地砍预算、解散团队;一边是拿出真金白银,给政策、给支持,一心一意谋发展。

换作是你,你怎么选?

当然,特朗普这么干,也不是拍脑袋就决定的。他也有他的“苦衷”。

那时的美国,经济上已经是个烂摊子,赤字高得吓人。

最要命的是,美国国债每年产生的利息,已经超过了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

说句大白话就是,整个国家一年辛辛苦苦挣的钱,还不够付欠账的利息。

家里没余粮,自然就得想着到处省钱,从各个地方往下砍开支。

特朗普把刀砍向科研,就是这种思路下的产物。

但这招棋,实在是太短视了。搞科研看着花钱多,见效慢,但它是在为国家的未来攒家底,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眼前省点钱,就把未来的根基给刨了,这账怎么算都划不来。

连不少共和党内部的人都看不下去了,不止一次公开质疑,说这么干会严重削弱美国的国家竞争力。

毕竟,科技强才是真的强,这个道理谁都懂。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批评更直接,说特朗普在他的第二个任期里,压根没把民众的安危和国家的长远发展放在心上。

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给自己脸上贴金,今天修个豪华宫殿,明天办个奢华派对。

这种做法,给外界的印象就是,表面上看着光鲜亮丽,实际上国家的里子正在一天天烂掉。

这种口碑,对他后来要面对的中期选举,自然没什么好处。

不过这事儿,板子也不能全打在特朗普一个人身上。

民主党人虽然嘴上骂得凶,但也没提出任何能解决问题的法子。他们光看到了削减科研预算的危害,却对美国经济赤字的根本问题视而不见。

说到底,美国经济的底子早就被掏空了,这是长期积累下来的毛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如果美国一直不能从这种短视的政治内耗和错误的应对方式中清醒过来,未来在科技领域被彻底赶超,恐怕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