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俸周耀:国内做不出奢华酒店品牌的设定,亚朵萨和能破吗?

发布日期:2025-10-09 13:10 点击次数:176

效率主义跟时间艺术从来都不是一回事,这一点,中国奢华酒店是有实例证明的。

说直白一点,国内酒店品牌的土壤,长不出传统的奢华酒店品牌。能把规模干到世界第一等的锦江华住们,很难自己生一个能打的奢华品牌。

性价比基因的先天枷锁

品牌信任有百年鸿沟,国际奢华品牌像丽思卡尔顿啊、安缦啊,百年历史是实打实的,这个就是认知的护城河。丽思卡尔顿的“黄金标准”服务可以追溯至1927年,安缦的“隐世哲学”积淀40年才成行业图腾。反观本土中端集团,华住从汉庭经济型起家,亚朵以“人文阅读”切入中端市场,“实惠”、“高效”的标签早已刻入品牌DNA。

前不久全球品牌价值榜前50名中,仅香格里拉入选,品牌价值不足希尔顿1/10,印证了认知代差,国内酒店的现状是品牌规模遥遥领先,品牌价值还在价值链的末梢上。

华住们玩的逆向升级奢品打法,其实是消费心理悖论。一般的商业规律是高端品牌降维打击比较容易,比如万豪推出万枫,中端品牌向上突破则会比较难。华住禧玥虽然定位为“东方美学奢华”,但消费者潜意识仍视其为“高价版全季”。当客单价突破1000元时,78%的旅客仍首选国际品牌,“大理石地板”的物理奢华可以复制,但“信任感”的精神溢价很难移植。

从成本结构矛盾来看,效率机器跟时光沉淀,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

首先投资回报的致命倒挂,中端酒店依赖“高周转+规模化”作为主力商业模型,华住84%门店为加盟,单房造价15万内,4年回本。而奢华酒店单房造价普遍过35万元,回报周期5-8年,且需持续维护,比如说广州柏悦翻新成本超5亿。万达曾试图以地产资本破局,但重资产模式遇债务危机后,25亿抛售酒店管理公司,宣告“速成奢华”幻灭。

其次是人效与体验的零和博弈,中端酒店人房比0.3左右,搞数字化的重要理由就是为了压缩成本;传统奢华酒店0.8左右的人房比,管家服务、米其林餐厅等模块推高人力占比。华住将禧玥套用汉庭SOP,导致民间玩笑“开夜床服务像查房”,被打上“披奢华外衣的经济型”。行业现状是,这一点不光华住,国内有名有姓的中端酒店集团,手里大多都有几个这样的“高端品牌”。

服务基因冲突,标准化与人性化算得上世纪难题

中端集团的核心能力是“千店一面”的稳定性:全季的抹茶拿铁、汉庭的洗衣服务可全球无差别交付。但奢华酒店追求“千店千面”的个性化:上海璞丽以苏州御窑金砖、古董艺术品营造“都会桃源”,香港文华东方靠60年沉淀的老员工记住客人咖啡偏好。好比前者是工业化的“可复制”,后者是手工艺的“不可复制”。

本土集团缺乏奢华酒店管理基因,锦江引入莱佛士运营和平饭店,实因自身团队难以驾驭传奇物业。万达曾高薪挖角国际人才,但文化冲突导致团队流失。反观洲际集团,其高管多从行李员晋升,内部培养体系历经数十年打磨。

文化表达也存在困境,从符号堆砌到精神共鸣

可能是因为急,本土高端品牌多数会陷入网红化陷阱与灵魂缺位两种极端:比如说符号暴力,苏州某酒店混搭明清家具与欧式水晶灯,被嘲“四不像”; 又或者全盘西化:早期万达瑞华复制凡尔赛宫风格,与本土文化割裂。

反观安缦京都,以神社改建、枯山水庭园传递“侘寂”哲学,建筑是文化媒介,而非布景。

亚朵萨和算是一个破壁实验。

萨和以傈僳族“呼吸”哲学为锚点,通过冥想空间、深睡系统、节气餐饮构建功能性文化体验,规避传统奢华的符号堆砌。但其挑战在于,将“SAVHE”(傈僳语:呼吸)从小众疗愈概念升华为普世价值,需数十年持续叙事,非一次几次网红营销可达成。

国内酒店赚不到奢华品牌的钱,这个现状跟资本定力缺失是有关系的,短平快就有短平快的代价。

比如高端酒店占比低(锦江高星酒店仅0.48%),集团收入依赖中端业务。一旦经济下行(如2024年奢华酒店RevPAR暴跌15.2%),高端项目首当其冲被砍。融创与华住合资的“永乐华住”因地产债务搁浅,印证资本抗风险力薄弱。

比如亚朵宣称以“十年耐心”培育萨和,但资本市场要求财报增长压力下,能否容忍单店4.1年回本期(仍快于行业均值)后的品牌沉淀期?禧玥十年仅十店的教训表明:中端集团的股东忍耐阈值与奢华品牌成长周期天然错配。

那亚朵萨和到底算破局者还是改良者呢?

萨和的革新性在于用“精准手术刀”切割传统奢华臃肿身躯,服务做减法,砍掉泳池、宴会厅,聚焦深睡/冥想/效率三大场景,人房比控至0.5左右;再来个供应链复用:共享亚朵采购链降本20%,550元RevPAR超周边打折JW万豪;再加上文化轻量化:以“茶道体验”替代古董陈列,降低了空间叙事成本。

但本质可能仍是中端思维的升级版,比如用数字化优化人效、模块化压缩造价、场景化制造溢价,并未真正跨越奢华的时间鸿沟。正如上海璞丽翻新争议,真正的奢华是“旧金砖越擦越亮”,而非“新瓷砖越换越亮”。

但是萨和还是有成功的可能,我总结有几点:

一是因为消费大势,国内市场在奢华与中端之间,有这个需求,疗愈是个有价值的方向,发展势头上的方向,值钱的方向;

二是相对稀缺,在同质化的中端里面,算差异化的有限奢华;

三是亚朵基因还是比较善于操盘此类东方文化类的产品,懂得调性在产品层面地落地;

四是精准奢华,留下的全能打的核心部分,对比传统奢华酒店,对成本控制还是要好很多,肯定不是100%复刻,而是85%的平衡阈值,供应链也是复用的。萨和单房造价20万,回报周期4.1年,而传统奢华酒店单房成本超35万,回本要看起来要更香。

别的都能将就,只有一点需要注意,服务理念需要根据萨和品牌标准和产品,有别于原有体系,这一点能决定萨和成败。

中国奢华酒店有三重门

需要资本耐心革命。学习国际基金模式,凯悦旗下阿丽拉品牌培育期超15年,期间亏损由集团交叉补贴。本土资本需接受“十年不赚钱,三十年成品牌”的逻辑重构。

需要文化深度重构。避免“龙凤图腾”“水墨屏风”的符号消费,如诺金酒店以“明代文人书房”为灵感,从瓷器、熏香到服务流程重构中式雅致生活体系——让文化成为呼吸的空气而非展示的标本。

需要从垂直赛道突围。萨和若聚焦“疗愈型奢华”,需绑定专业资源,比如联名中医馆开发睡眠疗程;锦江可借力丽笙集团攻克商务奢华;万达遗珠“瑞华”或转型“冰雪奢华”切入东北市场,与其对标安缦,不如成为垂直领域的“山野安缦”。

时间才是终极奢侈品

中端集团造不出真奢华,恰如快时尚产不出高定。亚朵萨和的真正价值,不在颠覆奢华定义,而在证明:在中国酒店业的断层带上,“小而美”的精准创新,比“大而全”的冒进升级更接近生存真理。当上海和平饭店最终挂上莱佛士招牌,我们还是要承认:有些王冠,需要几代人接力才能戴上。

找个时间,具体聊聊亚朵萨和跟传统奢华品牌之间的区别。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