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1958 年军队补衔关键刻:他回归后罗荣桓问衔,毛主席:至少授上将军衔

发布日期:2025-11-23 19:39 点击次数:106

1958年,时任石油工业部部长的李聚奎,接到军委的紧急通知,得知党组织有意将他调往总后勤部担任政治委员一职,其原有职务将由余秋里接替。

李聚奎深知余秋里担任着总后勤部的政委一职,这恐怕意味着他将被调至与余秋里对换。他素以诚朴著称,因此迅速遵从了上级的指令。对李聚奎而言,这不过是从一个岗位换到另一个岗位。然而,罗荣桓的看法却并非如此。

在总后勤部,无论是高阶还是低阶,将军们众多,而李聚奎虽无军衔,却担纲政委一职。尽管众所周知,他劳苦功高,是一位资深的红军干部,但即便如此,他肩上未挂那几颗象征军衔的小金星,恐怕难免有人心中有所不服。

罗荣桓在与其他领导同志充分商议之后,随即拜访了毛主席,就为李聚奎补授何种军衔一事进行咨询。

自新中国首次颁发军衔以来,转眼已过三年时光,众人对于李聚奎的军衔补授问题已大致有了共识。毛主席亦对此陷入深谋。

实际上,毛主席对李聚奎颇为熟悉。尽管李聚奎未曾参与秋收起义,他却亲身经历了平江起义,并随后紧随彭德怀的脚步,一同抵达井冈山,积极参与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及随后的中央苏区的建设与发展。

李聚奎,作为井冈山的一位资深同志,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最终认为,至少应当授予他上将军衔。

实际上,传闻当时确实有人提议授予李聚奎大将军衔。然而,鉴于大将的名额已满,加之李聚奎本人坚持“宁就低位,不攀高位”,因此他最终被授予的是上将军衔。

李聚奎究竟是谁?他为何能获得上将的荣誉称号?

在红军的岁月里,我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难挑战。无论是井冈山的烽火,还是中央苏区的激战,几乎每一天都弥漫着战争的硝烟。正是在这一时期,红军战士们展现了无与伦比的英勇。与此同时,开国将军们也在那时正值青春年华。同样,红军时期,我军所经历的斗争最为复杂,也最为壮观。

在中央红军的青年将领群体中,林彪、寻淮洲等人的名字如雷贯耳,这一切皆因他们在二十余岁的青春年华便执掌了千军万马。除了这些杰出青年,虽年过而立却仍独树一帜的李聚奎,虽不及前者显赫,却也谱写了一段属于自己的辉煌传奇。

1928年,年方二十四岁的李聚奎投身彭德怀麾下,参与了著名的平江起义。随后,他抵达井冈山,在连绵不断的烽火岁月中,李聚奎迅速崭露头角,逐步崭露头角,终成红军部队中的师长。

在中央苏区进行的第四次“反围剿”战役中,李聚奎的人生轨迹发生了转折。正是在这场激战中,他在江西宜黄南部的大龙坪,一战成名,赢得了一场令众人瞠目结舌的辉煌胜利。

在这场激战中,李聚奎率领的部队仅以46人的伤亡为代价,不仅成功歼灭了敌军一个师部及一个旅共计3000余人,更是生擒了敌师长。

经过这场激战,李聚奎的名字迅速在中央红军中传开。恰逢此时,红一军团正筹备组建一支主力部队——红一师。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因此,究竟由谁来担任师长,让周恩来与朱德陷入了犹豫不决。

在生死攸关之际,彭德怀老领导力荐李聚奎,而李聚奎刚刚在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中取得了辉煌胜利。周恩来与朱德对李聚奎的军事才能已有深刻认识,他们一致认为李聚奎是一位罕见的军事英才。基于此,他们决定任命李聚奎为红一军团第一师的师长。

军团长林彪听闻李聚奎加入其麾下,心中喜悦不已。更令林彪倍感振奋的是,在初任之际,李聚奎便向他吐露了一句肺腑之言:“红一军团第一师的师长,理应成为红军的首席师长。”

事实验证,李聚奎所言非虚,在随后的长征征途中,他确实将红一师锻造为中央红军主力部队中的核心力量。

在强渡乌江、勇闯大渡河等壮举中,李聚奎均身先士卒,圆满完成了使命。彼时,开国上将“三杨”之一的杨得志,便在李聚奎的麾下担任团长一职。

“这一切,都归功于李师长的英明领导。”

李聚奎在长征途中对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其英勇事迹堪称辉煌。然而,随着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师,李聚奎的征战生涯画上了句号。随后,他投身于西路军的战斗,但遗憾的是,西路军的失败使得李聚奎的名字逐渐被新一代年轻将领所遗忘。

面对此情此景,李聚奎并未产生任何怨言。他本性纯朴,性格温和。在抗战岁月里,他曾鼎力协助陈赓将军击溃日军;而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又投身于后勤保障工作。因此,他的名字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党组织始终记得李聚奎。

1955年,在授衔典礼前夕,党中央毅然决然地作出决定,正式设立石油工业部。该部门肩负着在国内寻觅油田的重任,旨在打破外界对我国石油资源的封锁。遵循毛主席的提议,组织内部挑选了一位军队将领,委以重任,领导这项重要工作。

周恩来特意提及了李聚奎的姓名,原因在于李聚奎以忠诚老实著称,且拥有丰富的资历。

李聚奎后来荣任石油工业部部长一职。然而,在这一年,他却错过了授衔的良机。党组织下达了指示,已在地方任职的干部不宜参与授衔活动。尽管如此,这位资深的红军战士并未获得军衔,却荣获了三枚一级勋章。

1956年,李聚奎担纲石油工业部部长之职,不负众望,携手同仁成功发现了克拉玛依油田。三年后,他虽被召回军队,但若此时他尚无军衔,实属不妥。

因此,便上演了文章开篇所述的那一幕。毛主席坚信,至少应授予李聚奎上将军衔。于是,李聚奎被追授上将军衔,他也就此成为了最后一位获此殊荣的开国上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