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马斯克视频现身支持英国统一王国示威游行,与活动发起人汤米·罗宾逊对话。查理·柯克枪杀案加速分裂西方国家保守派和民主派

发布日期:2025-09-19 03:48 点击次数:101

马斯克“现身”伦敦街头,与极右翼头目隔空对话? 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2025年9月13日真实发生在英国的震撼一幕。超11万人走上伦敦街头,高喊反移民口号,警方与抗议者爆发激烈冲突,26名警察受伤。 这场名为“团结王国”的集会,被路透社称为英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右翼示威之一。 更令人震惊的是,美国科技巨头埃隆·马斯克通过视频连线“意外现身”,公开呼吁“更换政府”“解散议会”。 一个美国亿万富翁,为何深度介入英国政治风暴? 他与极右翼活动家汤米·罗宾逊的对话,究竟释放了什么信号?

这场集会的组织者是英国极右翼知名人物汤米·罗宾逊。他长期以来以反伊斯兰、反移民立场著称,在社交媒体上拥有大量追随者。 此次“团结王国”活动,正是以反对大规模移民、主张“本土文化保护”为核心诉求。 据《卫报》报道,当天伦敦市中心被数万抗议者占据,人群从议会广场蔓延至特拉法加广场,声势浩大。现场视频显示,部分示威者挥舞英国国旗,高喊“我们想要自己的国家回来”,并与维持秩序的警察发生推搡和肢体冲突。

就在局势紧张之际,马斯克的名字突然出现在现场大屏幕上。 他通过视频连线方式“现身”集会,与罗宾逊展开对话。 画面中,马斯克神情严肃,直言不讳地批评英国现政府“软弱无能”,称其对边境管控和治安问题“完全失控”。 他进一步呼吁“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并强调“人民的声音必须被听见”。 这一举动瞬间引爆舆论。 尽管马斯克并未明确支持极右翼意识形态,但他选择在这样一个敏感场合公开发声,无疑为活动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关注度。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集会的导火索之一,是近期在美国引发巨大争议的查理·柯克枪杀案。柯克是美国保守派知名活动家、茶党运动重要人物,长期在社交媒体上批评民主党政策。 他在一次公开演讲后遭枪击身亡,案件至今未破。 尽管尚无确凿证据表明此案与政治立场直接相关,但保守派阵营普遍将其解读为“左翼极端分子对右翼人士的政治暗杀”。 这一事件迅速在欧美右翼圈层中发酵,被视为“政治暴力常态化”的标志性转折。

在英国,这一情绪被迅速放大。尽管查理·柯克是美国人,但他的理念与英国极右翼高度契合。 汤米·罗宾逊在集会上多次提及柯克之死,称其为“自由世界的烈士”,并指责西方主流媒体对此案“刻意淡化”。 他将柯克的遭遇与英国本土的“文化侵蚀”“治安恶化”联系起来,构建出一幅“全球右翼正在被系统性消灭”的叙事图景。 这种情绪动员极具感染力,吸引了大量原本对政治冷漠的民众走上街头。

马斯克的介入,使这场原本局限于英国国内的抗议活动升级为一场跨国政治事件。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富豪之一,马斯克近年来在政治议题上的发言愈发频繁且激进。 他多次在X平台上批评“觉醒文化”“大规模移民政策”和“全球主义精英”,立场明显倾向右翼民粹。 此次视频连线,被视为他政治立场的一次公开宣示。 有分析指出,马斯克并非单纯支持罗宾逊个人,而是借机表达对西方传统政治体制的不满,试图推动一场“反建制”浪潮。

现场画面显示,当马斯克的脸出现在大屏幕时,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欢呼。 许多人高举手机拍摄,有人激动地喊出“救世主来了”。 这种近乎狂热的反应,反映出当前部分民众对现有政治秩序的极度不信任。 他们将马斯克视为“打破沉默的真相揭露者”,一个敢于挑战主流叙事的“局外人英雄”。 这种情绪在经济停滞、社会撕裂加剧的背景下尤为突出。 高通胀、住房危机、公共服务衰退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使得民众对传统政党的容忍度急剧下降。

与此同时,另一场规模较小的抗议也在伦敦举行。 约5000名反种族主义活动者走上街头,抗议“团结王国”集会的排外言论。 他们手持“反对仇恨”“移民让英国更强大”等标语,与右翼示威者形成鲜明对比。 两股人群虽被警方隔开,但口号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对峙的气息。 这种“平行抗议”的现象,凸显了英国社会日益加深的意识形态裂痕。 一边是主张“文化纯粹性”的保守力量,一边是坚持“多元包容”的进步阵营,双方几乎无法进行有效对话。

马斯克的视频发言内容被多家媒体反复播放。 他在对话中强调“言论自由正在被扼杀”,并指责英国政府“纵容极端主义,却打压爱国者”。 这些言论精准击中了右翼群体的核心焦虑。 他们认为,自己因表达对移民政策的担忧而被贴上“种族主义者”标签,长期遭受社会排斥。 马斯克的背书,让他们感到“终于有人站出来为他们说话”。 这种心理认同,远比具体政策主张更具动员力。

值得玩味的是,尽管马斯克声称是“意外现身”,但其技术团队能无缝接入现场直播系统,显然经过周密安排。这表明他的参与绝非即兴之举,而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政治表态。 有观察家指出,马斯克近年来不断收购媒体平台、介入教育改革、甚至涉足政治竞选,显示出其超越商业领袖的野心。 他不再满足于影响科技发展,而是试图直接塑造政治议程。 此次连线,正是这一战略的延续。

集会结束后,英国首相办公室发表简短声明,谴责暴力行为,重申维护公共安全的决心。 但并未直接回应马斯克的言论。 这种克制态度,反而被右翼媒体解读为“政府心虚”。 社交媒体上,马斯克救英国、解散议会等话题迅速登上热搜。 大量用户转发集会视频,配以“终于有人敢说真话”“我们受够了”等评论。 这种网络声浪,正在形成一种不容忽视的舆论压力。

现场拍摄的视频显示,许多参与者是年轻男性,穿着普通,来自工薪阶层社区。 他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新纳粹”或“光头党”,而是对生活现状感到迷茫和愤怒的普通人。 他们在采访中表示,自己“不是种族主义者,只是担心孩子未来的生活环境”。 这种模糊的、情绪化的诉求,正是民粹主义最容易扎根的土壤。 当经济安全感缺失时,身份认同问题就会被放大,成为政治动员的核心工具。

马斯克与罗宾逊的对话持续了约十五分钟。 期间,罗宾逊多次强调“普通英国人正在被取代”,而马斯克则回应“技术官僚不懂人民的痛苦”。 这种“精英 vs. 人民”的二元叙事,贯穿整个交流过程。 它不提供复杂分析,只给出简单答案:问题出在当权者身上,解决办法就是彻底推翻现有体系。 这种话语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都显示出强大的传播力。

参考来源 · 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