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出大事了!德国台海军售触红线,专家:中德关系恐倒退7年

发布日期:2025-07-29 09:15 点击次数:55

谁能想到,德国人竟然敢在台海问题上玩火?七月酷暑,柏林却给北京送来一记"冷箭"。德国悄悄向台湾提供高端雷达和潜艇发动机,不仅点燃了中德关系的导火索,还在欧盟内部掀起波澜。这场看似单纯的军火交易,实则是一盘牵动全球神经的大棋,台湾赚了装备,德国赚了钱,可这笔账真有那么好算吗?

事情是这样的。最近德国打着"技术合作"的幌子,向台湾塞了两样"大礼":一个是TRS4D相控阵雷达,一个是MTU柴油发动机。这雷达啥水平?据说能同时盯着200个空中目标,比台湾现有雷达牛三倍。那发动机更厉害,能让台湾的"海鲲级"潜艇水下憋气35天,还特别安静,比台军现役潜艇的噪音小了12分贝。

交易金额没公开,但业内人士估计,这笔买卖起码值12亿欧元!表面上看是德国莱茵金属公司跟台湾中山科学院"联合研发",实际上就是赤裸裸的军售。

台湾那边却高兴不起来。他们的"海鲲级"潜艇本来说2024年下水,结果因为美国不给力,光电桅杆迟迟不到货,只好改用德国方案,设计图纸全得重画,现在看来得拖到2026年才能海试。台海军都承认了,要是德国发动机再出问题,后续潜艇就彻底黄了。

岛内舆论一片混乱。绿营媒体《自由时报》拍手叫好,说德国军售"打破大陆外交孤立";蓝营《联合报》却直言不讳,批评台当局成了"欧洲军工复合体的试验场"。台"监察院"的报告更是扎心:潜艇项目成本超支27%,国产化率才可怜的15%不到。

德国内部也是一锅粥。船舶制造商协会叫好,说这符合德国国防工业利益;蒂森克虏伯集团却急得跳脚,担心中国取消他们8.5亿欧元的LNG船订单。

北京的反应又快又狠。就在7月23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德国汽车零部件启动反补贴调查,涉及金额高达35亿欧元。这一招,直接打在德国经济的软肋上。

专家分析更扎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项昊宇指出,台湾潜艇本质上是"万国牌组装",关键设备全靠进口,德国提供发动机,无非是把台湾当成MTU新型动力系统的"小白鼠"。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徐凯则认为,德国这一手是为了对抗美国在欧洲的主导地位,借台海问题提升自己在"印太战略"中的存在感。可德国马歇尔基金会已经发出警告:这么玩,中德关系恐怕要倒退回2018年的水平了(那年因为德国军舰穿越台海,中德贸易额就掉了4.3%)。

更糟糕的是,德国这一单独行动还惹毛了欧盟伙伴。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直言,德国违反了《欧盟对华战略指南针》中"避免加剧台海紧张"的共识。意大利和荷兰已经要求欧盟委员会查德国的军售是否合规。

仔细一看,德国这波操作真是"里外不是人"。表面上赚了点军工订单,却把中德关系推向悬崖边。德国汽车工业年收入超过4000亿欧元,为了区区12亿欧元的军售,把数千亿规模的汽车市场置于风险之中,这算盘打得也太烂了吧?

历史早有教训。2018年德国军舰一穿台海,中德贸易立马掉了4.3%;2023年对台军售零部件后,中国取消了15亿欧元的空客订单。这回动静更大,反制肯定更狠。中国海军已经派"天王星"号侦察船抵达巴士海峡,东部战区也在台海举行针对性反潜演练,这信号再明显不过了。

台湾方面也没占到便宜。一艘"海鲲级"潜艇造价12亿美元,比俄罗斯"基洛级"贵了一倍多,性能却只有人家七成。TRS4D雷达虽然不错,但跟中国海军055型驱逐舰的346B型雷达比,抗干扰能力还是差一大截。花大价钱买来的装备,在实战中未必顶用。

德国在欧盟内的信誉也受到重创。单方面推动军售,不仅没得到欧盟伙伴支持,反而引发内部分裂。这种短视行为,只会削弱德国作为欧盟"稳定器"的地位。

说到底,这场军售游戏谁都没赢:德国冒险触碰红线,赔上经济利益和政治信誉;台湾陷入技术依赖,越买越被动;欧盟内部矛盾加深;区域安全形势更加紧张。

柏林这盘棋,下得真够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