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深圳38家企业集体冲榜:2025财富500强背后的新经济暗战

发布日期:2025-07-30 11:17 点击次数:65

有人说,500强榜单是大公司的竞技场,深圳企业却像一支突袭的队伍,越过重重关卡,直接冲到最前排,气势压得人喘不过气。

时间一到,数据一摆,2025年中国公司总营收14.2万亿美元,净利润7564亿美元,这数字背后是企业的生死时刻,深圳的身影愈发扎眼,仿佛每个赛道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腾讯和中国平安今年还一起挤进最赚钱的前十名,这可不是“运气”二字能概括,腾讯净利润比去年涨了65%,单看数字就让人心颤,平安的利润更是接近176亿美元。

看起来,金融和科技的赛道在深圳并不是两条平行线,平安研发砸下180亿元,AI坐席服务量18.4亿次,80%的客服都被AI覆盖,人工智能不再只是PPT上的口号,而是落地生根的现实。

腾讯也没闲着,文娱、游戏、AI全面铺开,投资板块贡献了利润的三分之一,靠着微信生态和AI战略,腾讯正处在一个超级投入期,钱花得多,眼界也更远。

华为这边,挑战不断,外部压力如影随形,靠着研发硬实力,芯片、鸿蒙系统、智能汽车全线突击,2025年全球销售收入达8621亿元,增速明显加快,全球专利15万件,这就是底气。

比亚迪今年排名上升13位,全球新能源汽车卖出427万辆,行业冠军的座椅还是它的,研发投入542亿元,产业和科技双轮驱动,新能源风口上,这家公司跑得飞快。

深圳创新“四姐妹”——平安、华为、比亚迪、腾讯,这个标签被反复提起,行业巨头抱团,技术和产业形成复合创新生态,光看市值,腾讯5.06万亿港元,比亚迪1.17万亿港元,平安1.09万亿港元,资本市场的信心可见一斑。

汇川技术今年排名提升最多,从去年的456名冲到377名,提升79位,格林美、鹏鼎控股的进步也很明显,深圳的产业梯队在悄悄换挡提速。

深圳的产业布局很有意思,没有单一赛道,涵盖电子信息、新能源、AI、现代物流、金融、银行、保险、生物医药,结构多元,韧性很强,这就是大城市的底盘,扎实又灵活。

华为、中国电子、中兴通讯分别排24、105、187名,利润都超过10亿美元,深圳本地4100家规模以上的电子信息制造企业,2023年产值2.52万亿元,占全国六分之一,内地城市里没人能撼动。

深圳正在大力发展“20+8”产业集群,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都在上升期,2025年工业总产值超5.4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速9.7%,连续三年全国第一,制造业的根扎得极深。

新能源领域,格林美今年排名上升43位,动力电池回收、材料制造都走全球化路线,和韩国ECOPRO合作共建印尼园区,韩国成了链接欧美客户的桥梁,这种打法很灵巧。

欣旺达也从332名进步到299名,动力电池、储能业务都高速增长,营收突破560亿元,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中国储能电芯出货量前十,储能系统全球市场前五,这份成绩单很扎实。

欣旺达并不满足于3C电池霸主地位,机器人电池领域也在切入,固态电池已在GoMate项目量产,深圳的企业总是对新风口保持那种敏锐的冲劲。

汇川技术同样在机器人赛道上动作频频,2025年正式布局人形机器人业务,高性能关节部件研发提上日程,全年营收和净利润都两位数增长,企业升级的步伐很快。

深圳的创业密度全国最高,榜单外还有一批企业在新兴赛道拼杀,比如机器人领域,逐际动力获得京东领投,众擎机器人完成近10亿元融资,优必选拿下9051万元大单,产业链上下游都在蠢蠢欲动。

集成电路产业今年上半年规模达1424亿元,同比增速16.9%,江波龙、佰维存储、德明利、天德钰、中科蓝讯等企业协同创新,技术突破不断,深圳的产业生态像一张巨网,互相支撑。

38家深企入选500强,既是深圳经济实力的体现,也是创新驱动力的真实写照,表面上是企业角逐,底层逻辑还是城市活力和产业升级的赛跑。

2025年的榜单,是深圳企业的“成绩单”,也是中国新经济的风向标,谁能持续领跑,还得看接下来一年里,谁能在创新和市场上再闯一关。

每一个排名的变动都意味着一次“洗牌”,每一份营收利润都是血汗和机会的博弈,深圳的故事还远远没有讲完。

未来是否会有更多企业冲进500强,还是说新一轮赛道又会有黑马杀出,留给时间去揭晓。

深圳38家企业集体冲榜:2025《财富》500强背后的新经济暗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