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中国地核穿透弹比美轻十吨,深度突破三十米,五角大楼难以应对

发布日期:2025-09-03 18:39 点击次数:137

今天咱们不扯别的,来聊聊东风-15C钻地弹道导弹。这玩意儿专攻各种“地下乌龟壳”,看它弹体,长得像个超大的钨钢钉子,长达2.5米,直径有半米,是用3D打印纳米钨合金造的,硬度几乎和钻石差不多。一颗钉子扎进去,能穿透90米厚的花岗岩,或者30米深的钢筋混凝土。

为什么要把弹体做得那么长呢?其实就是为了能钻得更深一些。钻地弹的穿透能力,主要看两个方面:一个是动能,另一个是弹体的细长比例。东风-15C在末端速度能冲到6到10马赫,动能高达20亿焦耳,相当于100辆高速卡车猛冲地面那种能量。更厉害的是它那“六花瓣”弹头设计,击穿时像高速旋转的手术刀,切割岩层的效率比传统弹头提升了40%多。

对比一下美军的GBU-57“炸弹之祖”,就能感觉到两者差距明显。GBU-57体重13.6吨,基本靠B-2轰炸机托着飞到目标上空扔下去,本质上就是个靠重力冲击的铁块。而东风-15C才一吨出头,靠火箭引擎推着跑,动能居然比GBU-57还高出7亿焦耳。就是说,前者最多能打穿60米混凝土,而东风-15C却能击穿90米花岗岩,明显多了30米的穿透深度。

在精准度方面,东风-15C简直吊打。它采用惯性导航结合北斗卫星,再加上末端红外和雷达三模合一的制导系统,误差范围掌控在1到10米之间,演习时甚至出现过“子弹穿子弹”的场景——6枚导弹的落点圈直径只有1.8米。这就意味着它能精准击中通风口、弹药库门等脆弱点,实现“一发入魂”。相对的,GBU-57全靠GPS导航,遇到电磁干扰环境,容易变成“瞎子摸象”。

突防能力才是真让对手头疼的硬骨头。东风-15C从机动发射车发射出去,射程达700公里,冲击速度6马赫,现有的反导系统几乎拦不住。相比之下,GBU-57得靠B-2轰炸机竭尽全力突防拎人,算上冒险成功率,一架B-2携带两枚导弹,单次作战花费超过3亿美元。而东风-15C每发只需500万美元,效费比差了整整60倍。

到2025年台海的演习里,东部战区用东风-15C示范了什么叫“地堡毁灭者”。他们模拟攻击台军佳山基地那30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掩体,一颗导弹直直穿过去,起爆后,震波让地下三层的结构全都塌了。更狠的是“破甲-扩孔-歼灭”的战法:先用一枚炸开表面,再用第二枚顺着裂缝钻进去炸核心,最后由歼-16挂上轻型钻地弹,狠狠给拆了,把地下工事的存活率从70%一下压到5%以下。

这导弹还藏着一个“绝招”——既能核,又能常规。要是觉得普通弹药炸得不够猛,换上个迷你核弹头,没问题。原本能钻70米深的地下目标,加上核爆的冲击波,连200米深的地下目标都能瞬间变成废墟。

中国的钻地弹其实算得上逆风翻盘,关键在于走对了技术路线。美国还在死磕“重量”和“重力加速度”,而我们则偏向“速度”和“智能材料”。用纳米钨合金顶替贫铀,用北斗导航抗干扰代替单纯的GPS,再用火箭助推代替传统的轰炸机突破防线。五角大楼自己都承认了:咱们用火箭军的思路,重新定义了钻地武器的格局,比他们领先至少五年。

福建的山区里那跑着的导弹发射车,随时都能让你明白:地下三百米不算啥,钻得再深也逃不过我们维护统一的坚定决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