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国军军长兰州开溜,不投降也不死扛,结局让人想不到

发布日期:2025-09-11 16:58 点击次数:83

1949年,兰州城外炮声隆隆,解放军兵临城下,一场决定大西北命运的血战一触即发。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看守城的国民党军准备怎么演。是学黄百韬死战到底,还是学陶峙岳顺应潮流?

可偏偏,第一百二十军的军长周嘉彬,干了件让所有人都看不懂的“骚操作”。

他不投降,也不死扛,更没想着搞什么阵前起义。他直接带着部队,在枪林弹雨的缝隙里,偷偷撤到了宁夏。你以为这就完了?更绝的还在后头。他把部队就地解散,自己搭上飞机溜到了香港,一年后,又神不知鬼不觉地跑回了大陆。

这叫什么?这叫极限拉扯!在那个非黑即白、站错队就没命的年代,周嘉彬这套操作,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走位”,愣是给自己走出了一条谁也复制不了的活路。

他凭什么能这么干?这事儿,得从他的“王牌”岳父说起。

周嘉彬这人,出身相当一般。云南昆明的一个穷小子,爹死得早,靠着亲戚接济才读完中学。但他脑子活,知道读书是唯一的出路。1919年,他考进了云南讲武堂。可别小看这个地方军校,当时可是和黄埔、保定齐名的存在,朱德、叶剑英都是从这儿走出去的。这算是他命运的第一个跳板。

但他真正起飞,还是靠的黄埔军校。辗转到了广州后,他考入黄埔三期,这下算是进了“嫡系”。毕业后,他运气不错,直接留校当了五期学员的区队长,还跟在了张治中的身边。

说起张治中,那可是国民党里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周嘉彬给他当副官,算是抱上了最粗的大腿。

不过,周嘉彬在战场上实在没什么亮眼表现,纯属“混子”型选手。淞沪会战代理了个团长,仗打完了就升官。但他最会投资自己,1934年,他竟然跑去德国柏林陆军大学镀了五年金。这学历一回来,身价立马不一样了,在军校里当上了主任。

而他人生的终极王牌,是在1940年打出的——他娶了张治中的大女儿张素我。

这门婚事,等于给他发了一张直接进入国民党核心圈的VIP通行证。张治中是谁?国民党元老,蒋介石的心腹,但同时,他又是个著名的“和平将军”,在国共两党之间都有着相当高的声望,甚至多次代表国民党赴延安谈判。有这么个岳父罩着,周嘉彬的仕途简直是坐上了火箭,在西北地区官运亨通。

时间快进到1949年,兰州战役。他守着黄河铁桥北岸,这是绝对的战略要地。眼看马步芳的部队一触即溃,所有人都觉得周嘉彬要么死守,要么起义。

可他偏不。他脑子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

死守?那是傻子才干的事,国民党大势已去,给谁卖命啊?起义?听着不错,能保命还能捞个功名。但问题是,他岳父张治中一家三代都为国民党效力,他这个当女婿的要是第一个跳反,岳父的面子往哪搁?

所以,他选了第三条路:溜。

他先是分兵撤到宁夏,然后一边给重庆发电报,说部队伤亡惨重,请求解散;一边又偷偷给北京写信,说自己不想玩了,想退出军界。两头都不得罪,姿态摆得足足的。最后,他搭上胡宗南的飞机直飞香港,行李只有两箱书和岳父的家信,走得那叫一个干净利落。

这波操作,简直把“中庸之道”玩明白了。

你以为他到了香港就会安分下来?并没有。当时很多跑去香港的国民党高官,要么继续搞政治,要么下海经商。周嘉彬呢?他租了个小房子,每天就是看书、做体操,活得像个退休老干部,低调得让人几乎忘了他。

就在所有人以为他要老死香港时,1950年,他又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回大陆!

他凭什么敢回?就凭他岳父张治中。早在1949年国共和谈破裂时,作为国民党和谈代表团团长的张治中,就毅然决然地留在了北京,后来还参加了新政协,成了新中国的座上宾。有这层关系在,周嘉彬的回归之路,自然是畅通无阻。

回到大陆后,他被安排到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了一年,算是“思想改造”。毕业后,他被任命为水利电力部的参事,后来还当上了全国政协委员。他老婆张素我也当了政协委员。夫妻俩在北京安稳度日,直到1976年周嘉彬去世,活得比绝大多数国民党将领都舒服。

你看,那些在战场上死扛的,比如淮海战役兵败自杀的黄百韬,尸骨无存。那些被俘的,比如杜聿明,在功德林里改造了十年才被特赦。而周嘉彬,这个看似“没骨气”的军长,却毫发无损地“安全着陆”了。

他的故事,不是什么英雄传奇,更像是一部乱世生存指南。他没当汉奸,也没成烈士,他就像一个精明的普通人,在时代的惊涛骇浪里,靠着清醒的头脑和强大的人脉关系网,给自己找到了一条最稳妥的活路。

历史的大书里,很少会给他这样的人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恰恰是这样的小人物,他们的选择,他们的生存智慧,才更能折射出那个大时代的真实与复杂。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宏大的叙事太遥远,活下去,才是唯一的真实。周嘉彬,就是那个把“活下去”三个字演绎到极致的人。

查看更多